欢迎登录大教育网!

登录 | 注册

哈佛教授:人生是场长跑,但“起跑”真的也很重要

2018-08-01 08:25:51 编辑:大教育网


周末和亲戚们吃饭,表妹家的小侄儿5岁多,正是上串下跳一刻不得安静的状态,闲聊间发现表妹两口子都很“佛系”,侄儿一直处于“放养”状态,隐约感觉不合时宜,还是忍不住呈上几条建议:


“渐渐要开始教他认字了啊”,


“得注意多玩些培养逻辑、记忆的游戏了”,


“可以找些每天能做一两页的小练习开始培养作业习惯了”


……


真不是在渲染焦虑,其实这些年我自己的认知也在不断地变化。听了许多教育类的课程、讲座,也读过很多这方面的书,还接触认识到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的很多父母,我发现有点紧迫感,适当“焦虑”,才该是这一代父母的常态。


这代孩子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比我们以前高多了。他们的见识也比当年同龄的我们要长出一大截。毫不夸张地讲,现在一个优秀的初中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可能比我们那一代的大学生还要多。


回国途中在北京短留了几天,受到同学一家的热情款待。曾经的高中学霸同窗,后来的清华博士,现在某高科技创业公司CEO,席间深切吐槽对家中两娃成长状况的担忧。他感叹,这年头如果还抱着孩子比较聪明就可以放任自流的侥幸,真是太天真了。以前父母普遍都不太管,智商正常且有点好强的孩子只要多努力一点就遥遥领先了,但现在所有的孩子都在拼命都在往前冲,稍不留神就会被拉到后面,真是一刻都不得放松。


前阵子《极限挑战》在上海崇明中学做了个“起跑线”的特别节目,节目中黄磊说:“凡是赢在起跑线上的,都是短跑,人生啊,一定不是场百米赛,一定是场马拉松,是长跑,这世界上从来没有一场马拉松,是在起跑线上赢的。”


细想这句话也是有漏洞的,人生的确是一场马拉松,但开跑的时候,如果同龄人已经领先了好一大截,我们敢肯定孩子能有那么强大的内心看着别人模糊的背影迎头赶上?况且,开始跑得稳跑得快的,难道人家就不能越来越快,一直领先?


Ronald Ferguson罗纳德弗格森是哈佛大学(Achievement Gap Initiative)成就差距行动的负责主任,长期带领团队研究“人的成就差距影响因素”的课题。他说,人生是场长跑,但“起跑”真的也很重要。孩子间语言、行为和其他智力指标的差距,从2岁就开始显现了,所以要想避免Gap(差距)的产生,“We need to start in the crib”,从孩子躺婴儿床开始就得注重引导和培养,特别是这5方面的能力:


处理情感


父母对孩子情感的影响是从他出生后就开始的。我们每一次对孩子需求的响应速度和方式,我们所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和保护程度,我们对他行为的评价和引导,都是孩子建立健康的社交、情感和认知发展的基础。


尽早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不仅是为了接下来要讲到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往他的情感银行里“存款”,和父母一起阅读时的亲呢和温暖,一起感受绘本故事中的真与假、善与恶,这些都将帮孩子累积他的人生厚度。


语言能力


美国一项调查显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到4岁时要比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少听到三千万字,而这个差距会直接体现在孩子的语言发展和后来的学习表现上。原因在于很多低收入家庭在和孩子进行语言沟通时缺乏“教育意识”。


为此美国特地成立了一个叫做Thirty Million Words(三千万字)的行动计划,旨在帮助所有家长掌握对孩子进行语言启蒙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3个关键词是:Tune In、Talk More、Take Turns。




Tune in,  和孩子保持同一频道,说他感兴趣、能听进去的话;Talk More, 多和孩子聊天沟通,多说一点儿;Take Turns, 和孩子轮流说话,鼓励他认真听,也鼓励他积极讲。


会说的下一步是能读。很多孩子在3、4岁左右会萌发第一个文字敏感期,对绘本里,广告牌、路标中的文字都很感兴趣,特别喜欢逮着字发问。这时家长如果能做好以下两点,孩子的识字能力就会大大提升,将来也能很轻松地过渡到自主阅读:


a. 有问必答,最好还能把生字放在孩子熟悉的语境里组词、造句;

b. 指读,就是给孩子读绘本时,有意识地指着书上的文字,和声音同步。


对国内孩子来说,学龄前识字还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上了小学后能大大提高作业速度,进入正向循环轨道。


数理逻辑能力


大量的调查数据让弗格森团队相信,孩子早期建立起来的数理逻辑概念,如分类、匹配、排序、比较、因果、推理等是后期成就的关键。只要父母把这些概念很好地“包装”在生活中、游戏里,低龄孩子掌握起来也并不困难。


比如和孩子整理玩具时请他数一数、分个类、排下序;带孩子逛超市买东西时请他帮忙留意数量、价格;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引导他比较不同的策略、推理、多想几步。


类似地,良好的数理逻辑能力基础也会让孩子正式进入小学时“快人一步”,或者至少不会被这方面拖后腿。


空间思维能力


空间思维能力是指识别物体的形状、位置、空间关系,理解和记住物体的相对位置,然后通过想象来形成新的视觉关系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在“脑海”中想象出形状。


除了积木、磁力片等三维立体搭建类玩具,多和孩子做关于Mental Folding(心理折叠)和Mental Rotation(心理旋转)类的练习对空间思维培养非常有好处。比如这一类的题目,



(答案:D)


这时孩子需要在脑海中“折叠”和“旋转”纸板,并记录每个不同颜色侧面的相对关系,来形成最后的图形,想象出它折叠之后的样子。这样的练习不但能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孩子还会习惯于跳出点、线、面的限制,从上下左右,各个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



培养学习兴趣


除了以上这些“硬指标”,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也非常重要。父母需要在家里营造阅读、思考、讨论的氛围,每天安排固定的家庭阅读时间,茶余饭后也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去思考和讨论问题,可以是开放、想象类的交流,比如“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为什么?” 、“如果明天起床的时候你能拥有一样超能力,你希望是什么能力?”……可以在饭桌上长期放置一些益智、趣味百科题的小卡片,空闲时抽一张来相互考一考,比如,



(答案:

1. 他在步行。

2. 10支。她可以先做8支,这8支用完后可以再做2支。)


如果家里随时都有阅读、思考、讨论的氛围,孩子自然也会喜欢上学习。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尽管听起来鸡血满满,但对大多数普通孩子(天才除外)来说还是很适用的。在竞争如此火热的今天,不说要多领先,家长至少得帮孩子避免一入小学就掉到后进梯队,自信受损吧。


雨果奖得主郝景芳曾说,“对孩子来说,学习是好奇、探索的天性,以父母疲惫之心度孩子旺盛之腹,往往会低估孩子智力的需求。”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担心孩子学得太早,或学得太多,我们更应该关注和考虑的是,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学。


来源:东西儿童教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