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大教育网!

登录 | 注册

老子其他

研究领域:道家学派创始人

古代教育家
分享到:

教师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胡适曾推测老子生于周灵王初年,当公元前570年,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苦县,古县名,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鹿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并称之为“太上老君”。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里,提出了他的“无为”思想。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
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是当时较为先进的思想之一。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
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
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从“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可见:
老子所说的“自然”不是类似于神的概念,万物的规律(道)由自然来指定,即是“道法自然”。有人误解了此处自然的意思。
应当注意到:
事实上,人活着犹如宇宙之存在,没有人能理性地指出其目的。
因此,非理性地选择某个(些)目标成为唯一的选择。
老子是站在道这个无穷高的位置来看问题。
因此,老子只说了“方法”,但没有指出“目的”。
这给人们一个启示:人何必为刻意达到目的而痛苦不堪。无为,逍遥亦是一种为人处世之道。
关于老子的宇宙观,根据之前的道,“无”与“有”(万物存在即是“有”)会相互转化。因此老子认为宇宙万物来自虚无,也走向虚无。


课程推荐MORE

录播课程

精品课件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