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大教育网!

登录 | 注册

张履祥其他

研究领域:理学

古代教育家
分享到:

教师简介

    张履祥,字考夫,号念芝,号杨园。浙江桐乡人,世居清风乡炉镇杨园村(今属桐乡市龙翔街道杨园村),故学者称杨园先生。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十月初一生;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七月二十八日卒。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清初朱子学的倡导者。


生平简介

    张履祥,字念夫,一宇考夫,号杨园。浙江桐乡人。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十月初一生;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七月二十八日卒。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清初朱子学的倡导者,同时对农学有较深入的研究,著有《补农书》。 
    明王朝自万历之后国势衰颓,内忧外患日甚一日,终于在崇祯末年爆发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张氏家族也随之衰落。张家原本是桐乡望族,祖父和父亲在当地都小有名气,尤其是张履祥的祖父酷爱学问,举凡经史、传记、医卜杂家,无不通晓。因不善理家,家道开始中衰。其父在他7岁时就离开了人世,留下幼子弱母,守田度日,处境艰难。在母亲沈氏的教导下,张履祥从小立志读书,15岁即补县诸生,做了秀才。后虽屡试举人,但终以落第作罢,遂在乡间教书。崇祯末年,他拜致仕御史刘宗周为师,此人对他的影响很大。刘宗周的老师是吴康斋,吴设帐授徒时,隐居乡间,率弟子亲自种田。张履祥对此欣然神往。他的学生陈克鉴在《补农书》“引”中写道:“昔吴康斋先生讲演、洛、关、闽之学,而隐于农,率弟子以躬耕。先生慕而效之。” 
  1644年,清兵入关,占据北京。刘宗周自杀。张履祥闻知痛哭。次年,清兵攻陷浙江。他和徐敬可、何商隐等加入了以吕留良为代表的反清复明的行列。到清顺治四年(1647),清王朝统治局势已定,他便与徐、何等人决心隐居终身。 
  张履祥的隐居生活是以教书为主,另有40余亩田地雇人耕种。他在教学之余。也亲自动手干些农活,还经常向老农请教和讨论问题。农忙季节,他或是亲自监督雇工劳动,检查成绩;或是穿草鞋、戴草帽,送饭到团间。他最擅长的农活是修剪桑树,连有经验的老农也比不过他。实践使他在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他在《补农书》“跋”中说:“予学稼数年,咨访得失,颇识其端。”


晚年成就

    顺治十五年(1658)张履祥过隐居生活已整整l0年。在此期间,他得到了一本《沈氏农书》。据张履祥说,沈氏是距桐乡不远的湖州涟川人氏,《农书》作于崇祯末年。全书分“逐月事宜”、“运田地法”、“蚕务、六畜附”、“家常日用”等部分。书中介绍了一整套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但这并非是沈氏的首创,早在沈氏之前约半个世纪,乌镇人李乐曾纂修过一木《乌青志》,其中就总结了当地农民干田、施肥、育秧等水稻生产技术,这些技术为沈氏所借鉴,并在实践中加以补充。

    正因为《沈氏农书》记载的是当地农民长期积累起来行之有效的经验,所以张履祥对此书大加赞赏,他在《农书》“跋”中指出:“按此书大约出于涟川沈氏,而成于崇祯之末年,正与吾乡土宜不远。其艺谷、栽桑、育蚕、畜牧诸事,俱有法度,甚或老农蚕妇之所未谙者。首列月令,深得授时赴功之义。以次条列事力。纤悉委尽,心计周矣。”他亲自抄录了《沈氏农书》,与家人共同研读,并奉为种植依据。

课程推荐MORE

录播课程

精品课件

最新资讯